夏日的天,就像孩子的臉,前一秒還是烈日灼灼,曬得柏油路蒸騰起熱浪,下一秒可能就烏云密布,豆大的雨點砸得人措手不及。這種晴雨交替的“過山車” 天氣,不僅打亂了出行計劃,更讓不少人直呼 “身體扛不住”。尤其是體質較弱的人群,很容易被忽冷忽熱、濕氣驟增的環境 “鉆了空子”,出現頭暈頭重、肩頸發緊、精神倦怠等不適。
此時,不妨讓 “藥食同源” 的天麻來幫忙,為身體筑起一道穩固的健康屏障。
中醫認為,夏季陽氣浮于外,陰氣伏于內,加上雨水頻繁,空氣中濕度驟升,易形成“濕濁困脾” 的體質環境。
而晴雨交替帶來的溫差波動,會讓人體氣血運行紊亂,頭部作為 “諸陽之會”,最易受到外邪侵擾,出現頭目昏沉、肢體困重等癥狀。天麻作為傳統的養生佳品,早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就被列為上品,其性平味甘,歸肝經,能 “息風止痙、平抑肝陽、祛風通絡”,恰好應對夏季多變天氣帶來的身體困擾。
對于經常在日曬雨淋中切換的人群來說,天麻的“平肝潛陽” 功效尤為珍貴。烈日當空時,人體易受 “暑氣” 侵襲,出現肝陽上亢,表現為頭暈目眩、心煩易怒;暴雨突至時,濕邪趁虛而入,阻滯經絡,引發頭重如裹、肢體麻木。天麻能梳理肝經氣血,像一位經驗豐富的 “調度員”,讓亢奮的陽氣歸于平穩,讓淤滯的經絡恢復暢通,從根源上緩解頭部不適。
很多人在陰雨天會感覺肩頸僵硬、轉動不便,這正是濕邪阻滯經絡的表現,日常用天麻搭配枸杞、杜仲煲湯,能起到祛風除濕、通絡止痛的作用,讓身體在濕濁環境中保持靈活舒展。
從現代營養學角度看,天麻中含有的天麻素、香莢蘭醇等活性成分,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,提高腦細胞的供氧能力,這對于在悶熱天氣里常感頭腦昏沉的人來說,無疑是一劑“清醒劑”。
上班族久坐辦公室,空調與外界高溫交替刺激,容易出現頸肩酸痛、記憶力下降,用天麻泡水代茶,既能提神醒腦,又能舒緩肌肉緊張。體質虛弱的中老年人,夏季更怕天氣 “變臉”,稍不注意就會頭暈心慌,每周用天麻燉乳鴿或烏雞,既能補充營養,又能借助天麻的 “息風” 作用,增強身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。
夏日的晴雨交替是自然的常態,與其抱怨天氣無常,不如主動調理身體。
讓天麻成為這個夏天的養生好搭檔,在陰晴不定的日子里,守護好我們的頭清目明、身輕體健,從容應對每一次天氣“變臉”,盡情享受夏日的熱烈與清涼。